當前位置:探秘志 > 奇聞異事 > 正文

石奶引 因長相漂亮被印在人民幣上 此后領低保16年 現狀如何

石奶引,這個名字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熟悉,但她卻是第四套人民幣上一元紙幣上那個外側少女的原型人物。她是一位侗族女子,如今已是奶奶輩了。然而,石奶引的生活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樣富裕,她過著普通農婦的生活,甚至在過去的16年里都依靠低保過活。

一、人民幣上的女人

石奶引的面容被刻畫在人民幣上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人民幣設計背后的故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簡單的圖案到石奶引所在的1987年版一元紙幣,設計中融入了各個民族的文化和美景,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等。

這些形象并非設計小組隨意拼湊而成,而是都有自己的原型。以人物形象為例,除了漢族領導人和占據人數最多的民族,還有13個少數民族的頭像,這些頭像都是畫家們通過親自走遍大江南北,靈感迸發和敏銳的眼光找到的原型。

然而,并沒有大肆宣傳這些原型的身份,因此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人民幣上的那個形象。石奶引也是直到2010年左右,才在親戚的提醒下意識到自己就是那個紙幣上的形象。這時,這個平凡而美麗,勤勞的侗族女性才真正為大眾所熟知。

二、石奶引個人簡介

石奶引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生長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慶云鎮寨錦村。她有著一頭飄逸的長發,外形出眾,鼻子挺拔,大眼睛閃爍著健康美麗的光芒。她被寨子里的人稱作一朵花,成為山村少女中的亮麗存在。除了姣好的外貌,石奶引還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姑娘。貴州是刺繡之鄉,受到環境和天賦的影響,她的刺繡和織布技藝都十分出色。

在我們還在上學的年齡,石奶引已經能獨立制作出織品,為家庭的經濟收入做出貢獻。與此同時,石奶引也是一位擁有令人羨慕好嗓子的姑娘。除了被刻畫在人民幣上帶來的外在名氣,石奶引本就是一位內外美兼修的姑娘。

在1978年的一個趕集日,石奶引與幾位鄰家姑娘一起外出。她們美麗的面容吸引了正在此處采風的侯一民。侯一民是蒙古族,他是1930年出生在河北高陽的一位畫家,在80版新中國第四版人民幣的設計中,他也參與了第三版的設計工作。

那天,侯一民注意到了石奶引和其他姑娘們在小攤前開心地說笑打鬧,她們的笑聲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是一個很有禮貌的人,向石奶引詢問是否可以請她站定一會兒,為了記錄她的形象。石奶引大方地同意了,她對于畫家的誠懇態度感到很贊賞。在侯一民拿出畫畫的工具開始繪畫時,石奶引才意識到他到底是做什么的。然而,對于她來說,這件事并不是太重要。畫完后,兩人分開了,石奶引將這件事拋到了腦后,回到家后也沒有與家人提起。一民也沒有張揚過這件事,所以要不是幾十年后有人提起,這段記憶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盡管我們無法看到石奶引當年的美麗容顏,只能依靠紙幣上的印刷像以及他人的口述來想象,但能夠引發侯一民靈感的石奶引肯定有著清新出塵、讓人眼前一亮的容貌,還有獨特的侗族服飾。歲月無情,曾經的容顏也難以抵擋時間的痕跡。

石奶引如今已經是61歲的奶奶,她與丈夫一起勤勞地生活著,享受著穩定而幸福的生活。

分享至:

奇聞異事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666网站亚洲日本|不卡国产一级毛片无码视频|无码内射日韩无套|女人一级一级自慰一级毛片